【新语丝电子文库(www.xys.org)(www.xys2.org)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一个受害者的写作--评蒋方舟现象 

王晓华
(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) 

这是一个万物都被注射了激素的年代,具有商业价值的事物都被迫加速发育,提
前成熟,尽可能快地将自己奉献给市场。我们吃着早熟的水果、蔬菜、粮食、动
物,看着早熟的明星的表演,阅读着早熟的作者写下的文字,祝愿自己的下一代
在早熟者的行列里名列前茅。也许再过若干年,人世间的万物都将不再拥有童年,
童年概念将在人们心中消失,儿童这个词所指的将不过是年龄较小的成年人而已。 

上述话语不是刻意制造出来的黑色幽默,而是我读蒋方舟的《正在发育》时的第
一感觉。尽管她的文字充满了喜剧性,但我在阅读它们时还是感到沉重,因为我
在字里行间看到了急功近利的时代逻辑对于儿童心灵的扭曲。12岁本来应该是
像花朵般自然开放的生命季节,却仅仅由于"早熟的苹果好卖",蒋方舟就被迫在
刚刚开放时结出果实,沦为文化快餐业的童工。这个事件无论如何都不会让真正
清醒的人感到快乐。 

一个人能在"一生下来就紧张地准备写作"吗?不可能。我们说儿童是天真的,就
是因为他们还不具有功利之心,因为他们属于游戏并且在游戏中获得快乐。如果
一个儿童早早地具有了功利之心,那么,他肯定不是在顺应本性生长,而是被成
年人的筹划所扭曲。在蒋方舟的背后就站着一个策划者:她的母亲,网络作家尚
爱兰。也许是要在女儿身上圆自己未能完全实现的文学梦,她在后者刚刚诞生时
就为她设计出了作为写作者的生命轨迹。蒋方舟6岁时对某小男孩朦胧的爱慕之
情便被她抛向了市场--在杂志上发表,尽管前者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而进行了无
效的反抗。在以后的日子里,蒋方舟更是被迫把写作当作自己的日常功课。不服
从的结果显然是惩罚--蒋方舟明白地告诉采访她的记者,《正在发育》出版后,
她妈妈打她的次数少多了。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蒋方舟是怎样发育为畅销书的写手
的。 

虽然只有12岁的蒋方舟尚无力反抗母亲的威权,也不能在母亲策划的书中直接
表达不满之情,但我却从她的文字中看到了她对世界的隐秘反抗。《正在发育》
以幽默笔法为掩护,调侃了给她重压的世界,讽刺了包括她母亲在内的成年人。
在一般儿童的眼里,父母乃是权威和亲情的化身,而蒋方舟笔下的父母却滑稽得
让人哭笑不得:两个人"一个是老得泡不动妞的,一个是老得没人泡的妞";父亲
唯一的突出之处是椎间骨(因为患有骨质增生症),母亲则既长得不好看,又特
别媚俗;甚至两个人"鱼水缠绵"的私人性场面,也被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
地作为商品中的精品来展览。其他在书中露面的成年人也都只获得了展示负面形
象的机会:她的老师们中除具有暗恋价值的"唐老鸭"(一个男教师)外,几乎各
个滑稽,人人可笑。显然,书中的成年人形象表征了她对世界的真实感受,对这
些形象的夸张化处理乃是她心理宣泄的需要。她在这样做时已经丧失了童真,这
是比所有报复都可怕的报复。我们在阅读《正在发育》时会发现她专挑人的缺点
和世界的可笑处来写,对人们所说的真/善/美不感兴趣,而且,她只有在揭露
人和世界的缺陷时才表现出创造力,一旦直面正常的世界和人生,其文字就会变
得平庸。审丑能力发达而审美能力近乎于无,说明正在发育中的她已经被扭曲。 

现在将方舟被大众传媒渲染为少年成材的文学明星,她的母亲也在大谈培养低龄
写作天才的秘诀。据说她培养孩子的最独特之处就是任其按天性发展,但是把让
儿童从事商业性写作说成是顺应天性,本身就是黑色幽默。她和那些推波助澜的
大众传媒的从业者没有注意到:以母亲和老师为代表的成年人在书中只拥有负面
的形象,说明蒋方舟作为被迫早熟者已经在骨子里否定了他们。这是意味深长的。 
 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新语丝电子文库(www.xys.org)(www.xys2.org)】